海关总署公布,2021年1至3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8468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2%,其中出口总值4614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7%,进口3854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3%。
按美元计价,前3个月出口额增幅为49%,进口额增幅为28%。
各行业出口普遍增长。一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4285.9亿美元,同比增长53.5%;进口2566亿美元,同比增长30.9%,延续增长势头。汽车(包括底盘)、灯具照明出口额同比均超过100%。
2021年1-3月全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
兴业证券:出口,两大支撑力还能持续多久
年初以来大宗价格上涨、叠加基数效应,对进口影响开始显著化。3月进口同比大超预期,主要有两个因素:1)大宗价格上升的拉动较为显著。这是由于,我国作为一个出口制造品、进口大宗品的经济体,使得进口对于年初以来大宗价格上涨更为敏感,特别是上游原材料,比如铁矿、铜矿的进口金额同比远超进口数量;另外,也需考虑去年3月为疫情在全球蔓延时期,彼时大宗价格大幅探底,因此基数效应下,从同比角度来看,3至5月或是价格拉动最为显著的一个阶段。2)大宗品之外,随着全球产业链的复苏,我国机电产品进口同比也不弱,在机电产品进口中,3月汽车及其底盘、二极管等进口同比较高。
出口受益的两条线:欧美居民商品需求、全球电子相关产业链。自2020年6月以来,对我国出口支撑的逻辑就逐渐从防疫需求向生产生活需求转变。3月出口从产品来看,防疫相关商品对出口的拉动已回到疫情前常态,而机电产品出口成为持续支撑出口的重要部分。主要由两方面需求,一是受益于全球电子产业链,比如液晶显示板、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附件等;二是居民相关商品需求,比如家电、灯具和汽车及其底盘等。另,从国别看,对欧美的出口需求显著高于亚洲经济体。
展望:出口将继续受益于全球产业链共振,但居民消费品出口拉动或减弱。受去年疫情影响带来的基数效应,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同比出现较大波动。但整体来看,相比2009年我国进口同比率先上升,是需求提供国,此次扩张较为稳健,可以说是外需受益国,而外需的持续性则主要看欧美经济体疫情后需求复苏的空间。当前,韩国进出口同比持续回升指向全球产业链的复苏,这对我国并不完全负面,意味着生产相关的中间品、资本品等出口将受益。但美债利率上升加疫情趋势缓和,美国购房需求可能回落,或影响地产后周期消费对出口的拉动。
申万宏源:消费品出口强劲,显示欧日生产恢复遭遇疫情阻滞
欧日疫情再现高峰,生产恢复路径推迟,拉动我国消费品出口普遍性的超高增速延续。美国消费品供需缺口较年初有小幅收窄,而欧日供需缺口超预期扩大。3月至今,欧盟、日本均出现新一轮疫情高峰,多国再度启动严格的封锁措施,欧日年初已现疲态的工业生产恢复之路再遭延迟,本地进口商进一步积极备货满足消费品需求,对我国消费品出口形成较强的普遍拉动。主要消费品出口商品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31.0%,剔除春节因素后和2019年相比,下同)、家用电器(56.0%)、手机(27.3%)、家具(39.4%)等附加值率相对较高的领域延续了2020年下半年以来的普遍高增趋势,服装(16.9%)出口有所回暖,但增速仍明显低于高附加值品类。
对东盟、韩国的中间品为主的出口结构,3月此起彼伏,1季度整体高增,预计自2季度起协同供给链条对我国中间品出口的拉动作用有所降温。我国对东盟、韩国等伙伴出口以中间品为主,形成协同供给关系,从而与对发达国家出口消费品不同,东盟、韩国工业生产恢复速度形成对我国出口的正相关拉动关系。2月以来东盟工业生产从过热回到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韩国工业生产虽2月小幅走强,但后续全球需求趋稳的态势下,小幅偏热格局也难延续很长时间,我国中间品出口链条预计自2季度起较快回落至正常趋势。3月我国集成电路出口剔除春节效应较19年同期增长达55.5%,显示出近期中韩电子产业链紧密协同的明显拉动。
兴业研究:出口边际走弱,进口强劲上行
3月出口增速下行而进口增速上行,顺差收窄至疫情爆发以来的最低值。出口方面,3月出口增速呈现绝对值高而边际回落的特征,折射全球“疫后”复苏,我国出口面临总需求上升但份额下降的多空交织局面。一方面,全球制造业PMI录得10年来新高,同时美国制造业PMI录得1983年12月以来的最高值,均表明全球制造业强劲复苏;另一方面,我国在主要亚洲经济体出口份额下降,且此前份额下降明显的经济体出口增速修复,表明我国出口份额面临挤占压力。
3月进口增速量价齐涨,其中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对进口拉动明显。这或表明:一方面,由海外放水引起的大宗商品涨价,正通过进口通道向国内传导,我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上升;另一方面,主要大宗商品进口数量同步回升,映射我国经济景气仍处高位,内需不弱。展望未来:伴随低基数效应减弱及出口份额下降,出口增速或边际回落;同时,内需不弱且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进口增速将较2020年显著加快。
中信证券:国内国际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一季度进出口实现“开门红
外贸高景气仍具备延续性。从一季度和3月的进出口结构来看,内外需的相对强劲还将持续反映到二季度的进出口活动表现当中,外贸高景气度有望延续。出口层面,以美国为例,截至今年2月末,美国的生产端与需求端裂口仍然位于历史最高水平区间,生产继续慢于需求的恢复,显示我国供应链的“替代效应”仍将对我国出口形成支撑;而从运价层面观察,4月上半月SCFI指数也继续维持高位,显示外需依然旺盛。
进口景气也将得以延续。一方面,短期大宗商品的价格仍有望维持较高水平,对上游进口金额形成支撑;另一方面,伴随我国消费市场的逐步企稳复苏,我国终端消费品层面的需求还具备一定回升空间,预计两者均将带动进口的增长表现延续其韧性,后续进口的增长趋势也并不悲观。
光大证券:进口、价格、融资不断验证,制造业强复苏进行时
对2021年上半年出口增速保持乐观,出口短期会受到海外供需缺口,和海外供应链复苏补库的双重支撑:
第一,全球复工进程及经济重启,会受到疫苗接种不均衡和疫情反复的制约,供给端的恢复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低技术链条,不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进程较慢,发达经济体将主要依赖中国产能,来解决低技术链条产品的消费需求。
第二,美国新一轮派现正在发挥效益,海外居民需求仍然有较强支撑。美国对个人的1400美元直接补助在3月份已经开始发放。随着派现支票陆续寄送到美国居民手中,强“收入效应”将继续支撑美国消费。
第三,海外供应链复苏,企业开始补库,全球朱格拉周期正在启动。2020年初开始,美国商品存货水平一路走低,在6月触底,并自第三季度开始持续反弹。美国经济重启,企业开始补库存,也将持续拉动中国出口。
中银国际:贸易延续强势格局
3月进口增幅较1-2月扩大15.9个百分点。背后除了中国节后复产,需求回升外,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是重要因素。从具体商品看,中国进口的铁矿石、原油、铜、大豆等工业品和农产品进口金额增幅均明显大于进口数量增幅。在中国需求复苏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驱动下,进口也继续保持高增长。预计2021年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
外需复苏支撑后续出口维持高景气,国内需求复苏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支撑进口高增长。IMF近期再度上调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3月中国制造业PMI中新出口订单回到扩张区间,扭转了此前连续下降的趋势;同时,全球疫情的反弹短期内对全球供应链再度构成影响,预计出口后续将继续维持高景气,并成为2021年经济增长的有效支撑。
国海证券:出口回落的时点可能比预想的早
出口增速较快回落,趋势增长已经弱于去年四季度的水平。由于一些积压货物的集中出口和春节就地过年政策加速在手订单执行,即使剔除基数效应,1-2月的出口数据仍然极高且不可持续。
数据偏低可能有订单提前执行的影响,但是从去年四季度出现的因为原材料成本上涨、汇率偏强、以及海运费用仍然偏高等因素导致出口企业利润下滑且接单谨慎等因素是否已经逐步开始影响出口数据值得关注。
从品类来看,剔除基数效应纺织品的出口增速下行极其猛烈,可能与海运价格处于历史高位,由于运费占总成本比重偏高,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的出口发货暂缓有关。从国别来看,剔除基数效应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要贸易伙伴的增速大都较四季度有所下滑。
出口增速趋势性回落的时点可能早于市场一致预期。从目前了解情况看,出口企业的状况和相对光鲜亮丽的出口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受到原材料成本上行、汇率处于高位、以及海运运费仍然偏高的影响,许多出口企业特别是低附加值的出口企业盈利受到较大冲击,甚至存在亏损现象。企业在接订单方面的谨慎从去年四季度就已经开始,在几个月滞后之后对出口数据产生影响的可能性不低。3月出口数据已经有一定可能性反映出这个问题,剔除基数之后出口增速趋势性的下滑可能会比我们预想的更早一些。
国泰君安:出口并不弱,韧性也很强
短期来看出口仍将保持韧性,韧性较强可能集中在三点线索:疫情和经济复苏角度,欧洲疫情已经开始缓解,全球经贸重回复苏轨道。受益于海外地产复苏、对新兴经济体的供给替代,地产后周期如家具、家电类产品出口景气有望持续。
出口份额角度,机电、高技术产品存在订单粘性。受益于产业链齐全以及高性价比,机电、高技术产品存在订单粘性,同时叠加全球朱格拉周期共振上行,机电设备、高新技术产品仍将维持高景气。
出口结构角度,随着运力紧张程度的缓解、运费的回落以及汇率压力减小,前期受压制的低附加值行业将边际走强。
海通证券:出口有放缓,进口有支撑
海外供需缺口仍在持续,短期我国出口仍有支撑。但往后看,主要新兴和发展经济体的生产、出口均已回升至较高水平,随着整体供需缺口的弥合,我国出口可能会面临回落压力。不过,随着疫情逐步得到防控,人口的流动有望逐步恢复,全球需求结构也会发生变化,逐渐从商品消费回流服务业消费,我国出口结构也会发生一定反转。
招商证券:进口高增指向制造业投资显著回暖
3月出口增速符合预期,主要原因有四:一,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PMI指数保持景气,生产端需求支撑我国出口基本面;二,海外各国采取积极政策保障居民生活、就业,稳定消费需求;三,从结构上看,疫情、地产周期、全球电子和汽车产业链修复等因素使得部分防疫物资、传统商品、高技术产品等出口保持高景气度;四,2021年2月出口高增速存在较大的基数效应,3月增速下降属正常回调。
展望未来,支撑全年出口增速的是全球生产端和消费端的需求释放,受疫苗进度影响,防疫物资出口景气或贯穿全年,但已不再是重要的边际影响因子;地产周期、全球电子和汽车产业链修复等因素使得机电产品、家具家电等出口保持高景气;前期恢复较慢的纺织服装、玩具等传统商品也逐渐提速。进口方面,随着国内需求趋稳,影响进口额的边际因素主要包括大宗商品价格、贸易摩擦带来的供应链紧张等,制造业投资回暖迹象明显,需关注企业资本支出和补库存情况。
机电商会:细分行业普遍性增长,上游价格影响企业利润
一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4285.9亿美元,同比增长53.5%;进口2566亿美元,同比增长30.9%,延续增长势头。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加了1043亿美元和540亿美元,表现突出。
当前机电进出口增速较快,除了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因素,外需回暖尤其欧美国家工业生产加快恢复,对我国机电行业的消费品、投资品和中间品的需求全面增长是最主要原因。一季度,汽车、家电、计算机、手机等消费品行业出口增幅明显。同时,受上游大宗商品涨价、汇率波动等因素,家用电器、低压电器等企业已经多次提高出口报价。另外,今年春节“就地过年”,外贸行业工作天数较往年多也是原因之一。
2021年全球经济贸易的恢复性增长对我国机电外贸构成良好的外部支撑,电子信息、家电、汽车、光伏等重点出口行业的国际需求普遍保持稳定,主营企业在手订单充足,机电行业全年进出口额预计同比增长,增幅受基数影响将呈现前高后低。但当前,机电企业对钢材、塑料、铜等上游原材料涨价和液晶屏、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的涨价与缺货问题反映突出。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