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EN

行业头条

  • 光伏行业缘何成为中国外贸“新名片”?

    作为引领中国外贸增长的“新三样”(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之一,光伏行业2022年交出了耀眼的成绩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约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受访专家表示,去年虽然受到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影响,但中国光伏行业迎难而上,生产工艺和转换效率不断提升,出口实现高速增长。今年,面对国际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要保障出口步履更稳,光伏企业

    来源:国际商报 2023-02-27
  • 家电业劲吹“健康风”

    在2月17日至19日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华夏家博会上,国内外品牌的家居电器云集,各式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观众,为京城消费复苏加速聚拢人气。作为空调制造的老牌企业,格力的展台热闹非凡,十几台桌子前坐满了前来咨询的顾客。北京格力终端组市场部负责人周纪向记者表示,本次展会上,格力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一款产品是“真新风”系列。据了解,该款产品可以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保留传统空调制冷制热功能,增加独

    来源:国际商报 2023-02-23
  • 葡萄牙:2022年新增光伏装机量达到890MW 累计2.59GW

    日前,葡萄牙能源和地质总局(DGEG)数据显示,葡萄牙在2022年新增光伏装机890MW。这一数字远远低于DGEG预测的1140MW以及SolarPower Europe《欧盟市场展望》报告中预测的2.5GW。SolarPower Europe市场情报主管Raffaele Rossi认为,这种预测数据与实际的偏差,可能是因为2019年和2020年竞拍项目错过了去年年底的安装截止日期。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2023-02-22
  • 印度:2022年光伏产品出口暴增321%

    2022年印度太阳能出口同比增长321%,进口下降25%。2022年,印度出口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价值5.61亿美元,相比去年1.34亿美元,同比增长321%,美国依然是印度最大的太阳能出口市场。其中2022年下半年,印度对美国出口的光伏组件装机容量大幅增长,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对中国进口光伏组件的进行制裁。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2023-02-22
  • 上汽乘用车1月新能源热销1.8万辆,MG MULAN在欧单月交付近5000辆

    受国补退出以及春节假期的影响,1月新能源车市整体下行。近日,乘联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38.9万辆,其中上汽乘用车18,178辆,占比4.7%,位列第四。新能源出口方面,基于上汽星云纯电专属系统化平台打造的“中国汽车工业首款全球车”MG MULAN,2023年1月在欧洲交付近5000辆。

    来源:第一电动网 2023-02-22
  • 2022年全年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2.72亿部,同比下降22.6%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786.0万部,同比下降16.6%,其中,5G手机2323.4万部,同比下降14.4%,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3.4%。2022年全年,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2.72亿部,同比下降22.6%,其中,5G手机出货量2.14亿部,同比下降19.6%,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8.8%。

    来源:新浪科技 2023-02-22
  • 电力数据回升态势显现 产业转型亮眼

    电力数据是反映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春节以来,随着消费信心逐步回暖、企业复工开足马力生产,多地用电量整体呈现加快恢复态势,绿色、高新技术等相关行业用电增速表现亮眼,彰显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发展动力。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我国经济回稳向上,2023年电力消费需求增速比2022年将有所提高。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3-02-22
  •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跑出加速度

    “出口314.51万辆,同比增长59.2%;出口额600.27亿美元,同比增长74.8%。”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与出口额均实现了同比两位数大幅增长。自主品牌汽车占据着出口主体地位,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推出豪华品牌产品,进攻高端市场。同时,中国汽车品牌以质促量,不断推出前沿车辆技术,持续提升产品力,加速技术和产品迭代,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来源:国际商报 2023-02-22
  • 电子信息行业:日本去年下半年电子设备贸易首现逆差

    日本共同社2月18日报道,2022年下半年(7至12月),日本电视机、手机等电子设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的贸易收支为81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2亿元)逆差。自1988年以现行方式进行统计以来,半年报出现逆差尚属首次。上述现象背后原因包括日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以及生产不断向海外转移。

    来源:中新经纬 202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