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平台

Event Platform

尼加拉瓜:中美洲的贸易投资新热点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时间:2022-07-20 分享:

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相似,新的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能够关注缔约方的特点和诉求,反映全球经贸环境和技术进步的新特点,促进市场的整合,降低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风险。新冠肺炎疫情等各个因素使得国际经贸关系发生了复杂深刻的改变,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中国仍积极拓展自贸区网络,寻求互利合作的协同复苏发展路径。

7月12日,中国与尼加拉瓜签署两国关于自贸协定早期收获的安排,共同宣布启动中-尼全面自贸协定谈判,并以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混合委员会的方式正式建立了双边政府间的经贸合作机制。考虑到去年12月9日中国与尼加拉瓜相互承认并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在复交刚半年就完成了自贸协定谈判的第一步可能也创造了纪录。这种速度既反映了两国间恢复性地开展经贸往来的强烈需求,也是双方通过建立政府间协议环境保障企业发展长期稳定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双边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中国与尼加拉瓜在要素禀赋、经济产业、市场和基础设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互补性,政府间的协同推动将有利于降低企业自行探索的难度,减少贸易投资成本,增强对企业的保护。

货物贸易既是国际经贸关系的重要内容,又是自贸协定中篇幅较大的内容。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中国海关数据,2021年,中国对尼加拉瓜出口额合计7.9亿美元,商品分属72个海关HS2位编码的大类;自尼加拉瓜进口2506.4万美元,商品分属23个海关HS2位编码的大类。今年1-5月,中国与尼加拉瓜的双边贸易额保持增长。其中,尼加拉瓜对华出口同比增加了128.9%,彰显出尼加拉瓜企业在中尼复交后以实际行动大力拓展中国市场。

商品类别反映了两国间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等基本情况。2021年,中国对尼加拉瓜出口商品中总价值最高的是针织或钩织面料(HS60),出口额达到1.8亿美元,占中国对尼出口总量的22.8%;其次分别是价值6934.0万美元的机械设备(HS84)、价值6537.9万美元的交通车辆(HS87),以及价值5563.3万美元的电子机械(HS85)。上述四大类商品占到了当年中国对尼出口商品总额的近一半(46.8%)。当年尼加拉瓜对华出口的商品则是以木制品(HS44)排在第一,出口额为600.2万美元;排名接着是动植物脂肪(HS15)、铜(HS74)、矿石矿砂(HS26)、生皮皮革(HS41)、服装及配饰(HS61),出口额为550.1万美元、453.6万美元、367.5万美元、173.6万美元和149.5万美元,合计占总出口的比重高达91.5%。

尼加拉瓜是中美洲国家,是南北美洲陆路连接的必经之路,位于哥斯达黎加和洪都拉斯之间。尼国土面积13万平方公里,在全球排在第98位,和安徽省的面积相当。尼全国的人口结构十分年轻,25到64岁的人口占到总人口的42.4%,14岁以下人口占比也高达25.6%。相对年轻的人口结构不仅为开展经贸合作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而且有利于市场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创新活动的开展。

尼加拉瓜经济在中美洲排名靠后,经济增长速度不快,但也因此可能会由于对外建立稳定的经贸联系而获得较为明显的发展。2006年4月,多米尼加共和国-中美洲-美国自贸协定生效,促进了包括尼加拉瓜在内的中美洲国家与美国市场的对接。美国是尼加拉瓜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占比将近一半,中国还没有进入前列。美国也是尼加拉瓜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地,中国排在第二位,尼自华进口约为自美进口的70%左右。而此次与中国推动的自贸协定如果能够完成,将为尼加拉瓜的生产企业创造另一大市场空间。事实上,当前尼加拉瓜的产业结构还是以初级原材料或简单加工为主,纺织业和农业是尼加拉瓜的两个主要产业,而纺织品和农产品的出口占到其全国出口的近50%。尼加拉瓜出口排名前三的商品是牛肉、咖啡和黄金,均不在其对华出口额排名靠前的商品品类之中。如果对比中国与东盟等经济体建立自贸协定的过程,早期收获安排往往是优先通过较为优惠的关税减让,支持这些经济体将其优势产品以更低关税对华出口的经济活动。此次中尼自贸协定早期收获安排的签署,将有助于尼农产品生产者在中国市场发掘商机。

在尼加拉瓜基础设施领域,两国合作潜力不小。尽管国土面积不大,尼加拉瓜的机场数量不少,2013年就达到147个,全球排名第38位。但是,尼加拉瓜只有一家航空公司,在包括水路运输和电信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气候变化问题近年来引起各方的更多关注,对沿海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尤为明显。尼加拉瓜的国内人口在沿海地区分布较为稠密。由于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北太平洋的尼加拉瓜自然灾害频发,且以地震、火山爆发、飓风和山体滑坡等为主,对自然灾害防治和灾后基础设施重建的需求较大,而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则在全链条、各种复杂条件下高品质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设计施工运营能力,在金融支持的加持下有望参与相关工程并实现各方共赢。(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周密)

声明:本文所用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