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社科院:中日韩合作再出发带来多重利好
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日前在韩国首尔举行。在中日韩合作机制建立25周年之际,时隔4年多再次举行三国领导人会议标志着三国合作的重启和再出发。
中日韩三国同为亚洲和世界举足轻重的重要经济体,在共同应对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过程中开启了三国合作模式。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于2019年12月在中国成都召开,发表了《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此后,由于韩日陷入二战劳工赔偿争端、新冠疫情肆虐以及外部力量干扰等原因,三国领导人会议未能如期举行。在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演变、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举行,对东亚地区乃至全球和平、稳定与发展均有着重要意义。中日韩合作已成为东亚地区机制化程度最高、覆盖领域最广、内涵最丰富的多边合作架构,切实服务了三国发展,造福了地区人民。
当前,俄乌冲突延宕,巴以冲突不断升温,美国力促美日韩三边军事合作,全球安全与稳定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中日韩三方能够有效管控分歧,重启三国合作和机制,将带来多重利好。首先,对东北亚地区局势是重大利好,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溢出和带动效应。国家间交往犹如逆水行舟,良好的沟通和常态化合作机制有助于加深理解、求同存异。就此意义而言,此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向世界传达的重要信号是,美国主导推进“小多边”机制看似一路高歌,实际上也并非铁板一块。地区局势越是紧张动荡,中日韩越需要建立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和平与发展仍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大势。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开诚布公地会晤沟通,在一定程度上达成新的合作共识,将为东亚乃至世界和平稳定提振信心。
其次,深化合作符合三国共同利益。中日韩经贸合作既有坚实基础,也有宽广的发展空间。众所周知,日韩与中国具有很高的经济依存度,中国多年来一直是日本、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和韩国在中国国别贸易伙伴中常年位列前四,2023年中日韩三国间贸易总额超过7000亿美元。经过数十年发展,中日韩生产网络已经成为比肩北美、欧洲的全球三大生产网络之一。中日韩三国国内生产总值和货物进出口总值全球占比均达到或超过20%,三国间双边进出口约占三国进出口总值的10%。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显现,全球生产网络也面临区块化风险,在此背景下,中日韩深化产业链合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此前,三国一致同意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实施,共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更好实现三国互利共赢。未来10—20年,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蕴藏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将为日韩提供较大的新增市场空间。而中日韩三国领导人适时会晤并出席中日韩工商峰会,对减少误解促进合作至关重要。
此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探讨了六大领域相关议题,分别是人文交流、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经济合作与贸易、公共卫生与老龄化社会、科技合作与数字化转型、救灾与安全。由于短期内涉及军事安全、历史分歧等问题难达成共识,因此,会议的重点放在经济、民生、经贸、供应链、知识产权和促进人员往来等方面。
再次,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三国应当也有能力成为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的稳定器和东亚区域合作的引领者。尤其是在RCEP全面生效框架下,中日韩面临着更多结构互补性,此次领导人会议有望推动三国在电子商务、数据流动、养老产业、绿色环保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开展务实性项目合作,增强合作动力,提振发展信心,进而为东亚地区繁荣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重整行装再出发之际,有必要重温中日韩合作历程和成果,坚守初心、锚定方向,坚持将《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等领导人共识落到实处。重中之重,是继续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精神,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及核心利益,妥处敏感问题,维护良好双边关系,为推进三国合作全面重启、行稳致远打下坚实基础。
客观而言,尽管三国表达出求同存异、扩大共识的意愿,但只要日韩继续受到美国“印太战略”的牵引,两国同中国关系的改善就存在局限。从中日韩三国合作机制发展历程考量,其间曾出现因双边及国际局势动荡而导致合作机制中断的情形。有鉴于此,建议三国进一步推动高级别政府磋商的常规化、稳定化和连续化,为此可在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下设专项工作组,确保在三国关系出现紧张局面时亦能开展有效沟通。(作者是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孟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