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行业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一、2023年上半年光伏行业运行简况
202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再度创下历史记录,在产能阶段性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产业链各环节降价明显,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超29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3%,整体出口情况良好。据统计,今年全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将超过270GW,随着企业产能转移,海外布局比例提升,国内组件出口占比有所降低,以东南亚和亚洲国家为主的电池片和硅片出口占比增加。尽管美国、欧洲和印度也意图通过推出激励政策和措施以加强本土光伏制造业,从而削弱中国在全球光伏市场的领跑地位,但预计在短期内并不会显著影响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
2023年上半年,国内光伏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量均实现同比增长60%以上。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光伏新增装机78.42GW,同比增长154%,接近2022年全年的新增装机,占新增电力总装机的56%。
二、 202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行业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一) 多晶硅价格逐步触底,降幅空间有限
2023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累计进口9.19亿美元,同比下降22.1%,进口量为2.97万吨,同比下降28.6%。与2022年多晶硅进口价增量减情况不同的是,2023年上半年多晶硅进口额和进口量呈双减态势。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显示,2023年上半年多晶硅产量65.17万吨,同比增长91.3%,增量主要来自保利协鑫、新疆大全、润阳新能源等企业的产能优化释放及扩产增量释放。目前我国下半年多晶硅、硅片订单持续增加,企业出货情况良好,预计多晶硅价格会有小幅回升,长期来看,供大于求导致降价趋势难以改变。
上半年我国多晶硅主要进口来源地分别为德国、马来西亚、美国、韩国、法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德国仍是我国最大的多晶硅进口来源地,进口额为5.2亿美元,同比下降30.7%占总进口额的56.6%。马来西亚进口额为3.28亿美元,同比上涨26.2%,占进口总额的35.7%。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制图:光伏分会)
(二) 全球产能提高,硅片出口稳定增长
2022年上半年,国内光伏硅片产量约152.8GW,同比增长约45.5%。,出口额达到25.3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64.7%。
我国硅片出口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国家是泰国,出口额为6.9亿美元,同比增长102.9%,占总出口额的25.7%;排名第二的是越南,出口额为6.85亿美元,同比增长24.5%,占总出口额的25.6%;排名第三的是马来西亚,出口额为6.2亿美元,同比下降1.6%,占出口总额的23.1%。随着企业海外布局的完善,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产能提升,对硅片的需求也随之大幅增加。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制图:光伏分会)
(三) 我国电池片出口稳定增长
2023年上半年电池片出口额为24亿美元,同比增长44.1%,出口量为19.1GW,同比上涨83.1%。前三大出口市场分别是土耳其、印度和柬埔寨,合计占出口市场约70%的市场份额。其中对土耳其出口额为8.32亿美元,占34.9%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31.1%,居第一位;对印度出口额为4.42亿美元,占18.5%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9.5%,居第二位;对柬埔寨出口额为3.8亿美元,占15.9%的市场份额,同比上涨214%,居第三位。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制图:光伏分会)
(四) 组件出口增速减缓
2023年上半年我国组件出口额233.7亿美元,同比增长9.5%,出口量为108.1GW,同比上涨37.5%。前三大市场分别为荷兰、巴西、西班牙,合计占出口市场43%市场份额。其中对荷兰出口额为65.35亿美元,占28%的市场份额,同比下降50.7%,居第一位;对巴西出口额为20.1亿美元,占8.62%的市场份额,同比下降17.8%,居第二位;对西班牙出口额为14.2亿美元,产6.1%的市场份额,同比下降9.6%,居第三位。
欧洲仍为我国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市场,2023年上半年对欧盟出口130.8亿美元,同比仅增长0.27%,现货库存积压较为严重,据统计,今年1-6月欧洲市场从中国进口的组件已累积62.4 GW。由于去年欧洲市场弥漫乐观氛围,加上近期欧洲电价下滑,导致分销商库存过剩。欧洲市场今年上半年装机量为33GW,市场普遍认为今年欧洲光伏装机量约为60-70 GW左右,若算上备货与库存,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统计,保守认为组件需求有望来到92 GW,乐观情况下预估可达114 GW。
(五) 逆变器出口额保持高增速,同硅片、电池片一同助力海外布局
2022年上半年我国逆变器出口额为61.6亿美元,同比增长95.1%。其中荷兰依旧保持中国逆变器出口第一大市场,出口额为20.8亿美元,占出口份额的33.8%,同比上涨173.7%,居第一位;对德国出口5.9亿美元,占出口份额的9.5%,同比上涨215%,居第二位;对南非出口额为4.3亿美元,占出口份额的6.9%,居第三位。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制图:光伏分会)
三、 上半年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 印度对中国光伏行业摩擦升级
印度大量进口光伏生产设备以实现取代中国光伏制造地位。近年来,印度政府大力扶持本土光伏制造业快速发展,其目标不仅是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更要努力成为全球制造大国。
由于中国光伏生产设备的领先技术和成本优势,目前印度超过80%的光伏制造设备都从中国进口。此外,印度光伏企业还以高薪从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生产基地招揽技术人员,企图通过“中国设备+中国人才”实现对中国光伏制造的快速替代。
同时,印度相关政策使中国光伏企业面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一方面限制从中国进口光伏产品,另一方面加紧进口中国光伏设备来建设自有产能,加强与中国的竞争,对中国光伏目前设置贸易壁垒的美欧等西方国家,也支持印度发展光伏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替代中国产品。
(二) 中国光伏企业开拓美国市场仍面临多重问题
1.近年美国本土光伏贸易情况
2023年前五月我国电池片产品对美国出口额为115.7万美元,占总出口额0.057%,同比上涨16.3%。组件产品对美国出口额为470.7万美元,占总出口额的0.024%,同比上涨88%。美国本土电池片进口方面,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自中国和印度两国的电池片进口额都有明显减少,中国2020年到2022年对美国电池片出口额分别为3610万美元、108万美元和101万美元。印度2020年对美国电池片出口额为699万美元,2021年出口额为8万美元,2022年对美国无出口。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制图:光伏分会)
美国本土组件进口方面,中国2020年到2022年对美国组件出口额逐年递减,出口额分别为2.9亿美元、0.3亿美元和0.3亿美元。反观印度,在2020年印度对美国组件额为0.24亿美元,2021年出口额为0.2亿美元,2022年出口额激增,达到2.44亿美元,增幅达到1120%。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制图:光伏分会)
2.美国通过301关税、《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等手段对我国光伏产品实施限制
2018年7月开始,美国贸易代表处(USTR)启动301调查,额外对中国高达2000亿美元商品征收10%关税,包括光伏逆变器。2021年开始美国假借所谓“强迫劳动”问题将矛头指向中国新疆光伏生产企业。于2021年12月23日签署生效《UFLPA法案》,该法随即生效。2022年6月21日,《涉疆法案》中“可反驳的推定”正式生效,要求2022年6月21日后进口报关的货物须提供硅矿石相关的产地、采购和运输追溯信息。2022年8月,有媒体称自美国涉疆法案颁布以来,美国海关已经扣留了大量的太阳能组件。国内隆基、天合、晶科、晶澳等重点光伏制造企业均受波及。出口货物滞留美国港口的情况不断加剧,仓储费用成本大幅上涨,造成中美上下游、供需方企业均受损严重。
(三) 光伏企业海外布局策略面临调整
随着企业全球化布局的进程加快,除了直接出口组件之外,一批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建了生产基地,改变了中国光伏出口结构。
这些制造基地辐射东南亚市场,并出口欧洲和美国。2022年3月,美国商务部对来自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和柬埔寨四国的光伏产品展开反规避调查;3个月之后,美国政府对从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采购的太阳能组件给予24个月的关税豁免。按照初裁结果,在两年豁免期结束后,出口商需签署用于免税的“声明”,出口商的组件是否能够适用于“声明”存在不确定性。终裁结果预计于2023年8月17日发布。有期限的豁免政策,只是推迟,而非消除了风险,加快硅片、辅材辅料的海外产能布局是应对反规避调查的重要举措。
四、 中国光伏产业外贸发展趋势及建议
中国光伏经过十余年的大力发展,早已具备完善的全产业链和产业规模的优势,在国际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与各国的本土贸易保护和支持本国光伏产业的产业政策发生了直接冲突,因此过去十年来持续爆发贸易摩擦。
阶段性供大于求恐导致行业重新洗牌。今年以来,以隆基、晶澳、晶科、天合、通威为首的光伏头部企业纷纷宣布了自家的扩产计划,新扩张的产能以具备更高光电转换效率的N型产能,以N型TOPCon技术路线为主,也不乏N型HJT(异质结)技术路线。一方面企业扩产有利于新型技术快速迭代,降低生产成本,但另一方面,过剩的光伏产能也使光伏设备折旧周期变短,迫使企业前端研发投入负担加大,高效产能不断扩充,满足市场需求,也会进而使得相对落后产能的中小光伏企业面临退出市场的风险。
光伏制造端面临格局重构。目前,中国光伏制造端具有产业链完整度高、技术积累深厚、产业基础扎实这三个优势,短期内我国产业链的国际地位难以撼动。据欧盟委员会测算,中国光伏制造总成本相较欧洲低35%,较美国和印度分别低20%和10%,以组件制造为例,中国光伏组件生产商在制造成本方面较美国和欧盟生产的组件产品成本低超过50%。但就目前全球光伏格局正加速重构这一现象而言,中国光伏产业应积极调整海内外布局,尤其在辅材辅料环节,应加快东南亚、欧美、拉美等国家的产能建设以应对日益频发的贸易摩擦案件,保证中国光伏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绿色贸易标准制定工作需加快进程。目前,以欧盟、美国为代表的多个国家和组织正准备效仿法国、韩国的做法,制定新的光伏项目碳足迹认证等招标规则,目前我国缺少碳标签数据库,国外数据库不适用于我国国情,使用国外数据库会导致我国碳核算出现偏差,所以应当尽快建立适用于我国光伏产业的碳足迹核算体系,并做好国际化衔接工作,推动核算结果国际互认。
同时,我国光伏企业应积极响应碳足迹评价,只有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才能更加合规地推动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
五、 下半年光伏出口预测
由于欧洲大量组件现货库存积压、对印度出口受阻等原因,2023年全年组件出口额增速相较于2022年有较大幅度放缓,上半年组件出口仅同比上涨9.5%,但考虑到东南亚、欧美、拉美等国对于光伏装机量的需求增大、企业海外布局进程加快、N型电池供不应求以及国际能源署对于全球光伏装机量预期的大幅上调等因素,对于2023年全年装机量的预测也从280GW-330GW上调至305GW-350GW,预计2023年出口额接近6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