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中场秀”冷热不均
2025年美国经济的“中场表现”颇具戏剧性。美国经济分析局(BEA)当地时间8月28日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化季率为3.3%,较3%的初值和3.1%的预期均有上调。然而,这份“成绩单”的热度尚未完全消散,高盛随即发布研报,因7月商品贸易逆差意外大幅扩容而下调第三季度美国GDP增长预测。
GDP修正值超预期
从BEA公布的具体数据看,美国第二季度GDP超预期表现的关键支撑,源于商业投资的回暖——第二季度商业投资同比增长5.7%,较7月初报的1.9%实现跃升。细分领域来看,非住宅类建筑投资涨幅明显——同比增长4.2%,较初值上调1.5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制造业工厂扩建、数据中心建设等项目的加速落地。此外,工业机械、医疗设备等高端制造业设备投资增速超5%。这一系列投资增长直接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对整体GDP的贡献度从初报的0.08个百分点升至0.5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作为美国经济的“压舱石”,第二季度个人消费支出年化季环比增长2.8%,较初值上调0.2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度达1.9个百分点。从消费类型看,服务消费表现尤为突出——年化季环比增长3.5%,其中休闲娱乐(如旅游、演唱会)、医疗保健、教育服务支出增速均超4%。商品消费增速则相对温和,年化季环比增长1.6%。
此外,第二季度美国政府消费支出与投资年化季环比增长2.1%,也较初值上调了0.3个百分点。
三季度前景承压
与第二季度超预期的亮眼表现形成鲜明反差,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已率先遭遇冲击。高盛在发布的研报中明确将美国第三季度GDP年化季率跟踪预测下调0.2个百分点至1.6%,而触发这一调整的核心诱因,正是7月商品贸易逆差的意外激增。
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商务部普查局当地时间8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美国贸易收支失衡问题显著加剧:进口额单月猛增186亿美元,攀升至2815亿美元;出口额则微降1亿美元至1780亿美元。两相作用下,7月贸易逆差大幅扩大22.1%,达到1036亿美元。
高盛在研报中称,美国7月贸易逆差远超其此前预估的910亿美元,并指出这一现象的核心成因:彼时8月即将生效的关税政策引发企业“抢跑备货”潮——为规避政策落地后进口成本的上升风险,企业提前加大原材料、商品等进口力度,导致短期进口规模异常扩张。而这种政策驱动下的临时性进口激增,意味着净出口将在第三季度对美国GDP增长形成显著拖累,成为制约经济扩张的关键变量。
当前美国经济的“中场表现”反差显著:二季度GDP超预期增长,三季度增速预期却已下调。尽管二季度的经济动能展现出一定活力,但其持续性正面临多重考验——7月因关税前“抢跑备货”导致的贸易逆差激增,虽属临时现象,却已拖累了第三季度的经济扩张节奏。(记者 张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