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稳外贸,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五件大事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一批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措施。不到一个月时间,外贸已两次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重点。
中国外贸怎么了?
过去两年,中国外贸相当强劲,但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冲击,目前出口有走弱迹象。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0.7%,增速比前两个月回落2.6个百分点。
中国外贸怎么了?贸促会日前发布调研报告显示,外贸企业正面临四方面困难。
一是海运费居高不下。“缺柜、缺船、一箱难求”局面虽有所缓解,但运力紧张、运价高企问题依然突出。
二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反映生产成本上升,出现了“出口不增收,增收不增利”问题。
三是全球供应链瓶颈尚未缓解,芯片等重要原材料短缺持续困扰企业。全球疫情起伏反复,给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带来不利影响。
四是俄乌冲突影响。与俄乌有业务往来的外贸企业受到汇率波动、结汇困难、大宗商品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交通运输拥堵和延误等因素影响较为明显。
作为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之一,外贸对中国经济平稳发展意义重大。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分析,2021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在全球经济复苏不景气时取得8.1%的增速,进出口高速增长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贡献率超过20%。当前形势下,无论是为稳定经济增长,还是保证就业,稳外贸都势在必行。
此前,为促进进出口平稳发展,官方已要求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并允许把外贸企业取得的出口信保赔款视为收汇,予以办理退税。
但分析人士认为,相比“节流”,在财税方面减轻外贸企业负担,更直接也更根本的稳外贸措施在于“开源”,创造条件帮助企业拿得到订单、交得出货。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表示,减税降费、出口退税的前提是外贸企业还有订单,还在出口,有可减税、可退税的空间,否则如果企业因接不到订单而倒闭,税费方面的减负措施就失去了意义。
国务院常务会议此时推出稳外贸政策,一方面是因为二季度是外贸企业传统接单、发货旺季,此时需要“趁热打铁”;另一方面,本轮疫情从3月持续至今,如再不尽快发力,外贸将受到更大拖累。
“从头到脚”纾困企业
此次常务会议部署的稳外贸政策有五个方面。
一要着力保订单和稳定重点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进出口。保障外贸领域生产流通稳定,确定重点外贸企业等名录并在生产、物流、用工方面予以保障。
二要有力有序疏通海空港等集疏运,提高作业和通关效率。用好航空货运运力,保障重要零部件、装备和产品运输。查处外贸货运价格违法行为。
三要尽快出台便利跨境电商出口退换货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加工贸易稳定发展,将中西部和东北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纳入国家鼓励产业目录。探索将大型医疗设备、机器人等纳入保税维修范围,开展汽车发动机等保税再制造试点。
四要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信贷投放,支持银行对暂时受困的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梳理一批亟需资金的予以重点支持。扩大出口信保短期险规模,缩短赔付时间。增加信保保单融资。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五要优化广交会等平台服务,加强与跨境电商联动互促。各地要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培育一批新的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
细看本轮纾困政策,每一项都切中外贸企业当前“痛点”,旨在帮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疫情之下企业接单困难?官方提出着力保订单,优化广交会等平台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参加境外展会;
——物流不畅,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等运送不到?根据新政策,重点外贸企业将在生产、物流、用工方面获得保障;
——交付费时费力?官方要求保障重要零部件、装备和产品运输;
——资金一时周转不开?政策明确,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支持银行对部分企业给予重点支持等。
可见,相比此前聚焦后期退税环节的稳外贸政策,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的新政更加系统全面,从接单到生产再到交付、退税,外贸的每个环节都有明确具体的纾困举措,针对性更强。(李晓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