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家在印外企为何“跑路”了
近期,印度以涉嫌逃税等理由对vivo、小米等中国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并冻结这些公司的银行账户。
其实,遭印度税收“大棒”打击的跨国公司不光有中企,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美国IBM、法国烈酒生产商保乐力加等众多公司都曾遭印度“索债”。
印度政府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七八年,超过2000家跨国公司暂停其在印度的业务。印度一直希望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然而跨国公司却纷纷“打包”撤离这个亚洲第三大经济体,让印度总理莫迪的“印度制造”计划尴尬不已。
虽然以谷歌为代表的科技公司、以黑石为代表的资本公司、以波音、空客为代表的飞机制造商都在加大对印度的投资布局,但包括瑞士建材公司豪瑞、苏格兰皇家银行、德国零售商麦德龙、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等在内的多家跨国公司都宣布或逐步退出印度市场。
为什么这么多跨国企业决定放弃印度市场呢?
印度《德干先驱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分析,称两个因素造成上述情况:
一是跨国企业自身的原因,包括未能打开对价格敏感的印度市场、全球发展战略调整等;
二是印度的营商环境不利于跨国企业,包括高关税壁垒等。具体包括:
——高关税。“印度可能是世界上关税最高的国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这样表达不满。
——税务纠纷。这是让很多跨国企业对印度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之一。专业人士分析,印度税务机关查税对各家公司来说很普遍,且对跨国公司查的多一些,对小企业更严厉一些;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查的会少一些,经济形势不好时查的就多一些。
——政府管理不佳。印度商业咨询公司南吉亚-安德森认为,为改善营商环境,印度政府不断进行管理改革,而这些改革不仅没达到标准,且不断变化的规定带来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麻烦。印度政府对本国企业的保护政策等都成为限制外企投资的因素。
——法律手续繁琐。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在印度注册一家公司需要18天,比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时间要长一周左右。此外,在印度注册企业必须经过12个步骤。
——基础设施配套难。据印度the print新闻网报道,该国的土地法未能平衡土地所有者的利益与印度的发展需要,比如征地艰难;此外在印度接通电力需要8天到3周左右。
美国国务院2021年发布的投资环境报告将印度描述为“具有挑战性的营商之地”。美国传统基金会今年公布的经济自由指数显示,印度在亚太3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7位,总得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8月9日发文,称印度的劳动力素质和基础设施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