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扎芯”,半导体价格还在看涨
俄乌冲突对国际经贸的影响持续发酵,对全球半导体市场而言简直是“扎芯”之痛。
眼下,全球光刻机巨头荷兰的ASML公司正在紧急寻找乌克兰以外的其他氖气供应来源。 ASML一位发言人表示,乌克兰是全球最大的氖气生产国,氖气是光刻气中主要成分,俄乌冲突导致乌克兰氖气出口遭遇困境。而俄罗斯同样是全球半导体生产多种关键金属材料的重要供应国,其中包括钯和镍在内的贵金属出口量相当高。美国芯片制造业90%以上的半导体级氖气供应同样来自乌克兰,而全球范围这一比重也占到70%。同时,乌克兰还供应了全球大约40%氪气和30%的氙气。另外,美国还有35%以上钯元素来自俄罗斯,钪元素、六氟丁二烯和氦气,亦或多或少依赖俄罗斯的供应。
2月27日,美国联合欧盟、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和加拿大等将包括俄罗斯中央银行在内的部分俄罗斯银行逐出SWIFT,这意味着俄罗斯与其他国家贸易陷入脱钩的境地,其中即包括全球半导体生产商所需的俄罗斯钯、镍等原材料出口交易将被迫暂停。
而且,由于半导体特种气体对纯度、组分、杂质含量、产品存储运输等方面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俄乌冲突的硝烟已经燃起,后续战局走势尚难判明,即使市场快速寻找新的气体供应商或扩大气体生产能力,产品认证也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的时间,多种因素叠加导致半导体特种气体的供应问题不会在短期内得以缓解。
自2月24日俄罗斯和乌克兰爆发冲突以来,前述这些半导体原材料的市场进一步陷入供应链混乱的局面,市场担心全球半导体生产再次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又一次大冲击。
过往经验表明,2015年克里米亚危机之际,氖气价格曾飙升10倍以上,达到每立方公尺3500美元的高价。此次俄乌冲突比当年激烈程度更有过之,而且半导体需求规模较7年前大为增加,由此半导体市场受到的冲击也更为明显,导致本已“缺芯”的全球半导体供应愈发雪上加霜皆属市场的合理推测。
对于这场全球芯片短缺荒何时能够缓解众说纷纭。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认为,芯片供需平衡可能要到2023年才能实现,英飞凌方面也认为这场危机在2022年还将持续。
在这场“缺芯”和“扎芯”的市场困境中,最为遭殃的是汽车公司,福特汽车2月25日表示,由于全球半导体短缺,其位于美国堪萨斯城的F-150皮卡组装厂将停产一周;之前位于英国英格兰南部牛津郡考利的宝马集团的MINI工厂暂时关闭。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包括大众、丰田、本田、福特、通用、蔚来等车企巨头,都因为芯片短缺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减产、停产。全球芯片短缺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得淋漓尽致的同时,如今,俄乌冲突又将进一步推升半导体供应紧张的趋势,这对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大行其道、需要使用到大量芯片的汽车业而言,将使汽车公司面临更长时间的减产甚至停产的风险。
从目前情况来看,俄乌冲突造成的原材料供应中断以及随后对俄罗斯的升级版制裁虽不会阻止全球半导体业努力加码生产的决心,但是部分原材料供应紧张或中断将进一步挤压半导体产能,尤其是对一些规模较小的制造商而言。由此,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和地缘冲突的后势不明,全球芯片价格继续上涨是合理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