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在何处?
从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宾客云集,到第七届进博会成果丰硕;从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到重点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今年以来,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今天的中国紧密联系世界,正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
“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究竟“高”在何处?哪些领域的开放措施尤为值得期待?在日前由国务院参事室主办的“2024国是论坛”上,“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成为重要议题之一,与会专家围绕上述问题贡献智慧。
深化互利合作
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
今年,中国自贸“朋友圈”持续扩容,诸多好消息传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实质性结束,与尼加拉瓜、厄瓜多尔、塞尔维亚等双边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实施与洪都拉斯的自贸协定早期收获安排,启动与萨尔瓦多的自贸协定谈判、与新西兰的自贸协定负面清单谈判。截至目前,中国已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2个自贸协定,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额的1/3左右。
自贸协定的内容亦在不断丰富,比如标准合作、贸易单证数字化等新内容逐步纳入中国在签、在谈的自贸协定。
同时,中国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形成了拥有22个自贸试验区的“雁阵”,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发展。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将30条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贡献“自贸方案”。
“全球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维护世界和平、深化互利合作,是各国的现实需要和人类的共同心愿。”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系研究员、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从共建“一带一路”到RCEP实施生效,再到自贸伙伴扩容、自贸试验区加速建设,在何茂春看来,中国不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推动了自身的发展,并且厚植了发展的信心。近年来,中国企业紧跟国家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吃苦耐劳、勇于创新,还具有较强的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这批新型的企业家,是中国开放成果的宝贵财富之一,也是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何茂春说。
对标国际规则
服务业开放有序推进
今年11月1日起,2024年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正式施行,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取消,正有序扩大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不断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中国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
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申明浩表示,当前,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是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近30年来,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总值的比重已经从5%增长到了30%,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数字经济下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服务贸易继续快速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55181.4亿元,同比增长14.5%。业界认为,中国服务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一系列重磅举措接连落地——3月,商务部发布实施了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标志着首次在全国对跨境服务贸易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形成了跨境服务贸易梯度开放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20项任务举措、70多条具体政策措施,对新形势下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9月,商务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
如何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曲维玺表示,要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发挥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先行先试的作用,围绕科研、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同时,促进资源要素跨境流动,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便利专业人才跨境流动、优化跨境资金流动管理、促进技术成果交易和运用、推动数据跨境高效便利安全流动等方面切实发力。此外,要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发挥对外开放平台引领作用,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
申明浩认为,推动“数字+服务”的智慧开放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要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和金融等领域的开放,通过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构建服务贸易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