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

News & Information

中国航企承压百亿费用!美国港口高额收费14日生效

来源:海运网 时间:2025-10-10 分享:
美国港口费政策细则:复杂且严苛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发布的费用细则极为详尽且严苛。依据美国《联邦公报》于2025年4月17日发布的《关于中国在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主导地位的301条款调查行动与拟议行动通知》,以及6月12日公布的修改内容,收费标准复杂多样。 对于抵达美国港口的中国实体拥有或运营的船舶,自10月14日起,将按每净吨50美元收取费用。若船舶为中国建造,则按每净吨18美元或每卸载集装箱120美元收取费用,取两者中的较高者。而对于汽车运输船或滚装船,同样自10月14日起,按每净吨14美元收取费用。 不仅如此,缴费责任完全落在船舶运营方身上。运营方必须在船舶从美国关境以外首次进入美国港口或地点前缴纳相关费用,否则船舶可能会被拒绝装卸作业或者暂缓放行。官方强烈建议相关责任方在船舶到港之前至少三个工作日启动缴费程序,且所有费用必须通过美国财政部官方安全支付平台Pay.gov完成,不得在入境港口缴纳。Pay.gov会根据在《301条款费用支付表格》上的选择自动计算费用,并将支付确认信息传送给船舶入港与放行系统(VECS)。若VECS无法匹配支付与抵港船舶信息,申报人或船舶运营方需使用Pay.gov发出的支付确认邮件作为缴费凭证。这一系列复杂的流程和严格的规定,无疑增加了中国航运企业的操作难度和成本。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起的301调查,最终决定实施这一收费政策,给全球航运业带来了沉重的财务负担。据Alphliner分析,如果前十大主要集运公司维持现有的美国航线部署,到2026年可能会面临高达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7.83亿元)的额外费用。 在这场风暴中,中远海运集团成为受影响最为严重的航运公司。按照Alphaliner的计算,中远海运美国线每TEU需要支付2121美元(约合人民币1.51万元)的港口费用,相比之下马士基美国线每TEU所需费用仅26美元。假设明年船队部署不变,中远海运集团面临的港口费用高达1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8.93亿元),占前十大集运公司估算32亿美元总成本的一半以上。

除了中远海运,以星航运(ZIM)、日本海洋网联船务(ONE)以及法国达飞海运也受到较大影响,预计费用分别为5.1亿、3.63亿、3.35亿美元,原因是这三家公司“租赁了大量中国船东的船舶”。而双子星(Gemini)联盟的马士基受到的影响相对有限,预计费用仅为1750万美元,赫伯罗特因使用中国船东拥有的船舶,预计费用约为1.05亿美元。长荣海运和韩国HMM则因船队构成原因可以完全避免USTR费用。全球最大独立集装箱船船东Seaspan,其租赁船队中有54艘船约62万TEU部署美国航线,可能会为各租船方带来13.1亿美元的费用,为此Seaspan据称正在将总部从中国香港迁往新加坡,同时更换船旗以规避费用。


中国航运企业:坚守与应对 面对美国这一不合理的港口费政策,中远海运集运和东方海外等中国航运企业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9月16日,中远海运集运在官网发布“关于USTR 301调查的告客户书”,明确表示尽管收费会带来运营挑战,但始终对美国航线网络服务充满信心,将坚持投入稳定运力,保持稳定服务品质,持续为客户提供可靠、安全且高质量的物流解决方案。同时,积极完善产品结构,以适应美国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维持具有竞争力的运费及附加费等相关政策。

东方海外也发表声明,称尽管政策会对运营成本造成影响,但对美国市场的长期承诺坚定不移。数十年来,东方海外持续支持美国进出口贸易,提供优质物流解决方案。未来将继续秉持诚信经营理念,专注提升航线准班率,强化安全保障,优化产品与服务,确保费率及附加费用公平透明,深耕美国市场。


中国:反制措施与行业支持 针对美国的301条款行动,中国迅速采取应对措施。9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的决定》,明确提出“任何国家或者地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上运输及其辅助性业务的经营者、船舶或者船员采取或者协助、支持采取歧视性的禁止、限制或者其他类似措施的,除有关条约、协定能够提供充分有效的救济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这一决定为维护中国海运权益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9月30日,中国船东协会发布声明,坚决支持修改《国际海运条例》细化完善反制条款。声明指出,国际航运是世界贸易的重要桥梁,中国船东为全球贸易作出了重要贡献。个别国家在海运领域滥用“301调查”,实施歧视性限制措施,中国全体船东坚决反对,并将依法保障自身权益,继续保障国际海运物流供应链稳定,维护正常国际经贸秩序。 美国港口高额收费政策的生效,给中国航运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但中国航运企业的坚守、中国的反制措施以及行业组织的支持,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航运业必将在逆境中砥砺前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国际航运市场的公平秩序。
声明:本文所用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