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强工业经济压舱石,六部门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方案
机械行业是为国民经济、国防军工和民生事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行业,是工业经济“压舱石”,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为促进机械行业稳定运行,支撑工业经济稳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等6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方案提出,2025—2026年,机械行业运行要保持平稳向好态势,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迈上新台阶,力争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3.5%左右,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重点细分行业规模稳中有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优质装备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方案提出了3方面14项重点任务。
一是全方位扩大装备有效需求。针对机械行业需求特点,从国内国外两方面入手,方案提出深挖国内存量市场潜力、培育壮大新需求、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深化开放合作等5项任务,以增强机械行业稳增长的牵引力。例如,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不仅能稳定外贸基本盘,还能为机械行业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二是提升优质装备供给能力。针对当前机械行业存在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不够、产业链供应链风险上升等问题,方案提出要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系统、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等5项任务。通过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优质装备供给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创造需求。
三是激发行业增长活力。针对机械行业企业经营压力加大、行业治理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方案提出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助企惠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生态等4项任务。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为确保方案顺利实施,6部门还提出3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央地联动,鼓励地方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同时发挥行业组织、智库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企业服务支撑工作。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装备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设备更新。
三是强化运行监测。建立机械行业运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地区运行监测,及时协调解决影响行业稳定运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