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

News & Information

欧盟理事会批准《芯片法案》:全球市场份额要翻番,补贴本土芯片生产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3-07-31 分享:

      欧盟理事会批准了旨在加强欧洲半导体生态系统的法规,即《芯片法案》。

  当地时间7月25日,欧盟理事会官网发布消息,欧盟理事会今天批准了“加强欧洲半导体生态系统”的法规,即《芯片法案》,这是决策程序的最后一步,条例经欧洲议会议长和理事会主席签署后,将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并于公布后第三天生效。

  欧盟理事会表示,《芯片法案》旨在为欧洲半导体领域工业基地的发展创造条件、吸引投资、促进研究和创新,并为欧洲应对未来的芯片供应危机做好准备。欧盟将募集430亿欧元公共和私有资金(其中33亿欧元来自欧盟预算),目标是到2030年将欧盟占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翻一番,从现在的10%增加到至少20%。

  欧盟理事会认为,随着芯片法案的实施,欧洲将在世界半导体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公众已经可以看到法案下的行动:新的生产厂,新的投资,新的研究项目。从长远来看,这也将有助于振兴欧洲的工业,减少欧洲对其他国家的依赖。

  彭博社在报道中指出,本月早些时候,欧洲议会通过了《芯片法案》,在该法案的激励下,英特尔、意法半导体等公司已经宣布在欧洲设立新工厂。欧盟计划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为芯片研究铺平道路,更重要的是,该法案将允许各国对“首创型”芯片的生产进行补贴。

  值得关注的是,在《芯片法案》之外,欧盟理事会还通过《单一基本法案》(SBA) 的修正案,以在 Horizon Europe (欧洲科研计划“地平线欧洲”)下建立制度化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允许建立芯片合资企业。

  新华社本月早些时候也曾报道欧洲议会于7月11日通过《芯片法案》的消息,称法案将通过吸引投资和建设产能来支持那些能提高欧盟供应安全性的项目,除在芯片相关的研究和创新领域投入33亿欧元预算外,欧盟还将创建一个能力中心网络以解决欧盟的技能短缺问题,并吸引新的研究、设计和生产人才。此外,还将建立危机应对机制来评估欧盟半导体供应面临的风险。《芯片法案》将为欧洲芯片投资创造有利环境,而为促进创新,特别是在芯片设计领域的中小企业将受益于更多支持。

  据悉,欧洲大陆上世纪90年代占据全球芯片市场份额的44%,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首屈一指。但在2005年前后,为寻求投资机会和降低劳动力成本,欧洲半导体制造商开始将其供应链转移到东亚,市场份额逐步缩小。

  欧盟理事会指出,目前,欧洲过于依赖国外生产的芯片,这一点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表现得更为明显。工业、卫生、国防、能源等战略部门面临供应中断和短缺。随着人工智能、5G网络和物联网的发展,芯片和半导体的需求和市场机会预计将大幅增长。《芯片法案》将提高欧盟在芯片领域的供应安全性、应变能力和技术主权。

  事实上,早在2022年2月,欧盟就提出了《芯片法案》,欧盟在当时发布的文件中强调,如今只有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的个别企业能够生产最先进的芯片。路透社在2023年4月的报道中称,“欧盟芯片法案”受到业内人士的欢迎,他们表示这将带来制造能力、技能和研发方面的改进。虽然最初欧盟委员会建议只为最先进的晶圆厂提供资金,但现在欧盟当局和立法者已经将范围扩大到涵盖整个价值链,英特尔、意法半导体和格芯(GlobalFoundries)等芯片生产商已经承诺在德国和法国建设数十亿欧元的设施,并将根据新的法规寻求补贴。

  欧盟的《芯片法案》对中国意味着什么?《环球时报》曾就此话题采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者孙成昊,孙成昊表示,欧盟出台芯片法案,寻求科技领域的“战略自主”,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欧盟寻求“战略自主”有助于保持欧盟对华政策的独立性,推动其真正独立自主发展对华关系与合作。

  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则表示,在半导体领域,欧洲与中国有很大的互补性,如果两者能进一步合作,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他表示,欧洲缺乏半导体的市场,主要经济体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势必会带来芯片的过剩,而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对所有国家的企业都具有吸引力。

  孙成昊也提醒,欧盟“战略自主”范围的扩大可能导致对华经济依赖程度削弱,以及对华政策的“安全化”和保护主义倾向,对中欧合作构成一定挑战,中国对此也应做好充分准备。

声明:本文所用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